青少年心理分析

青少年心理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事件都发生在校园,尤其是大学。青少年们,你们到底怎么了?

当人们沉浸在由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悲痛与惋惜之情时,江苏江西三所高校竟然连发命案,这些骇人听闻的噩耗碰触着广大网友敏感的神经,于是不少网友纷纷通过微博等手段表示:“感谢舍友不杀之恩”。

除了亲情,同学、室友关系本该是这个社会上最为纯洁、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是什么原因让命案发生在最纯洁的校园,竟然让众网友发出“感谢舍友不杀之恩”如此这般讽刺性的感慨,虽有调侃之意,但是却值得社会各方面反思。

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广大网友的这句“感谢舍友不杀之恩”除了对自己不是该事件的受害者的庆幸外,更是对社会各方面有言外之意。

首先,“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言外之意,选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反思。不可否认,学历一直是人与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高薪职业单纯要求高学历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在高校学生中就形成一种共识,即要想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以致竞争情景不断升温,甚至像该新闻中提到的学生选择走极端。

其次,“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言外之意,作为校方,应该反思。发现学生死亡的为什么是同学而不是校方管理者或老师?学生连续几天不上课,校方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吗?学生连续几天不上课,作为老师,难道没有责任去过问、去关心吗?校园命案的发生,与校方的管理不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再次,“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言外之意,广大学子应该反思,更应该从中得到启示。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是很健全,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还未实现完全的平衡,但是恶意伤人、杀人的行为是违法的道理还是应该懂的,这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杀人偿命的道理三岁小孩子都懂,更何况都是上着大学的高材生。君子爱“学历”要取之有道,采取不法或违背道德的手段,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投毒案发后,复旦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得知,在校园某一实验室的橱窗内,愤而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追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犯罪嫌疑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我们不禁疑惑难解: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怎样扭曲的心态,才会令一个研究生做出对室友投毒之举?但该指责的不应只是学校,而是涵盖整个漫长的儿童、青少年至青年期,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哪一环都有份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不容轻视。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如今,各种竞争压力更大,如果不能及时关心、疏导、排解这些心病,任由其恶性生长,就可能出现又一个“马加爵”。

其实一些心理问题已经在高中生中有所显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在此我想建议,学校和家庭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而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和困惑时,也要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负面情绪的疏导。

关于前段时间的老师被学生割喉一案在当时闹的沸沸扬扬14日,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不满班主任管理将其杀害。据警方调查,双方矛盾源于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

一宗命案,竟是一只手机惹的祸?真的就只是一只手机惹的祸吗?

高三的学生,本应在教室里自由的学习;本应是祖国的花朵;本应肩负着家长的重任;本应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努力向前。可是他呢,等待他的只能等待法律的制裁;只能接受家长无奈、辛苦、失望的表情;只能让我们看到中学的黑暗的一面,只能被众人唾弃。

是教育体制的过错?是社会黑暗的发射?是法律道德的沦丧?还是?

在我看来,教育体制、社会固然有它值得批判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责任推在这些固有的东西身上。

有句话叫做“体制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等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有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悲剧的发生主要责任在主体身上。

抛开社会的其他层面,我个人觉得学生能够作为这样的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冲动和他内心的叛逆。

一个高三的学生,因为老师收了手机,并且调解未果,于是就杀了老师,还以这么残忍的方式,抛开我们队老师的感情,就算你比较不认可老师这个人,但是想想老师打的初衷,老师受你手机就是为了整你?就是为了与你作对?错了吧,老师的初衷是希望你好好的学习,考上自己想要上的大学,并且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想要的生活。这样也错了吗?错应该是学生的思想不成熟,心理不健康。

他做出了这样的事,以这样残忍的方式“回报了”对他着想的老师。究其原因,叛逆与冲动俱在。

如果缺少这么一点点的叛逆,是不是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是不是就不会对老师有这么深的怨言?是不是就不会只知道这是老师的错而自己并没有错?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缺少这么一点点的冲动,是不是就不会去找老师理论?是不是就不会迸发出杀了老师的想法?是不是就不会不经思考拿起刀就下手?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这都是如果,这只能是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注定无法挽回。我们只能感叹,感叹老师的无辜,感叹学生的不应该。

这只是个例,看这个社会,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不再少数,他们或是用一些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或是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人和物充满厌恶,他们,对这个社会的危害性很大。

叛逆和冲动让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为了避免它们的再次发生,我们反思。

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心理,无论什么时候,成绩或是功勋都不能是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的标准,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各方面均衡发展,或者说,做人有时候比做事更重要,所以对青少年人格方面的培养不可或缺。加强现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家长和社会都应担起的责任,当然,学生本身也应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健康学生。

曾一度引起众多网民热议的17岁少女遭官二代毁容事件,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事件的主人公都还不满18周岁。受害者是个名叫周岩的清秀女生,据其母亲介绍,与自己女儿同在一所中学读书的学生陶某因求爱不成,携带打火机和油来到周家,趁周岩不备,拿出准备好的油浇到她的头上,并点燃焚烧。周岩被焚烧后经家属送到医院重症病房七天七夜抢救治疗才得以脱离险境。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深仇大恨让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狠下心来让昔日的朋友毁去容貌,让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失去她引以为傲的笑颜?这值得深思。

据知情人士透露,陶某的母亲是安徽省合肥市规划局某处处长,父亲是合肥市审计局的办公室主任。受害少女母亲在案件发生前就多次联系恶少的官爸官妈,希望他们能好好管管他们的孩子,不要再去骚扰她的女儿,但恶少父母不以为意,终于酿成了这场悲剧。

官二代凭借他们独特的身份横行霸道的事件已经不计其数,每一件都值得人们去深思。现在的青少年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霸道爱面子,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这或许已经成为独子独女的通病。其中以官二代尤为突出。他们总认为自己有做官的老爸或老妈就需要别人用敬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决不允许一点一滴不和他们的心意。或许正是这种自私自大的心理,让不少官二代总是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周围的同龄人,习惯性的将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上,因此他们从不理会别人的想法,当然也不会将别人的苦痛放在心上。

看着这些越来越过分的官二代行为,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性的问题,特别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由于现今社会大多都是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孩子,这就使得这些孩子成了家中的独子独女,没有兄弟姐妹,就造成了他们不懂得分享的性格。加之父母的娇纵,甚至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让孩子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不会去感激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因此,以自我为中心是在所难免的,但不能突破那个限度,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就会自动忽略他人的存在。

平常的家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官二代了。他们从小眼高于顶,每件小东西都要要求是最完美的,他们自以为的讲义气什么的,其实是盲目的利用自己官二代的身份,去压榨其他弱小的同类。如果官爸官妈们懂得教导孩子去与同学和平共处,或许还好,怕的就是父母本身也存在轻视他人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官,就可以肆意的欺辱他人。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都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就“前景堪忧”了。

在北京动物园的熊山,两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来回翻滚,口中发出“嗷嗷”的惨叫。同时,水泥地上冒起一股股白烟。围观的人群一阵骚动,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工作人员和在场群众的围追堵截下,这名男青年被抓住,带回了派出所。肇事者的身份很快就被弄清,他就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据交代,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是否正确,他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5只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身上或嘴里。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这种解释实在令人惊诧,但却基本是事实。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

刘海洋自小就没有父亲,母亲又要上班支撑整个家,是外婆一直带着他。刘海洋的父母在刘海洋很小的时候就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刘海洋这么多年,从来没花过父亲的抚养费。刘海洋很孝顺。寒暑假打工,挣的钱都拿回家里,学校每月发的补助费也拿回家里。家里人经常跟他说,咱们不比吃穿,咱们比学习。他很听话,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和别人打过架。他上高中的时候,家里要求他不要交女朋友。在这些方面他很听家里人的话。他平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甚至从上大学一直到发生泼熊事件时都没有交过女朋友。

  当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智育,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对学生的爱心培养和道德建设却有所欠缺。独生子女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当然,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易形成冷漠、残忍的情感,对生命不珍惜、形成不良性格。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要有情感教育和尊重、敬畏生命的教育。公民道德是因为情感而产生的自律行为,不是人所强迫的。道德丧失,只能走向违法和犯罪。一个高材生为了验证关于硫酸和熊的嗅觉知识,就可以随意践踏生命,这种做法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情感。道德建设对个人的成长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特别自私,怎么可能全身心爱他的伴侣?怎么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安全和爱?

今年沙洲职业工学院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无故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案发后,张家港警方迅速控制犯罪嫌疑人,并展开侦查。受害人曾某被送至医院救治,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经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当晚8时30分左右,符某在宿舍楼内发现了独自在宿舍上网的曾某,便冲进房间行凶,导致受害人受伤。

像这样的事例并不单一,比如复旦大学中毒研究生不治身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男生发生口角致使室友被刀捅死等等。这些事情在让我们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的同时,不得不深入探讨一下原因。像上诉案例一样,在我们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自己不敢自杀却想要别人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然我并不是说要人自杀。我只是表达这人太过自我,或者换一下说法,这人像是没有长大一样,和小孩子一样自己不开心了就要别人一样不开心。这种行为发生在超越应该的年纪的时候就会是一场悲剧。那这种悲剧的主导者到底是谁,是谁的错呢?

似乎,一谈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把根源归咎在父母的身上。认为家长是有能力不教,把教育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进行隔代教育,或者希望完全由学校承担,加上很多家庭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我觉得这种结果的造成学校和社会也要负很大的责任。首先,学校重视专业教育而缺乏道德教育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还有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并不正确,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而学校现在经常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来进行,对于他们在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意识的支配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和情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无法老师和父母诉说,等到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青少年心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