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赋比兴对现代的影响

论《诗经》的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诗经》的形式和内容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本格局使得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诗经》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这种体式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诗歌节奏韵律上来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其外有305,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三种:“赋”“比”“兴”,这三种手法不仅在《诗经》中体现,在后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体现并且不断发展,成为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直接叙述写作事物的方法,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的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清晰的印象。郑玄在《周礼》注言:“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假外物为喻,故云陈铺者也”。其中《七月》是其代表作之一,《七月》是一首描绘农民四季活动的风情画,反映了一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七月》使用总分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场面,在叙事中写景抒情,感情流露自然,诗意浓郁。赋法中,也包括叙写、联想与悬想。如《豳风·东山》第三章写到“有敦瓜苦,烝在栗薪”,从而引出“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第四章更承上“瓜苦”而联想及结婚时情景,作为对于将要面对的现实的烘托或反衬等。

“比”,在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其代表作有将把动物比作人的《关雎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相识相恋的青年男女,比作河边啾啾应答的鸠。以雎鸠之雌雄和鸣,以喻夫妻之和谐相处。又或如《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比喻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兴”,在朱熹《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引发、开头。包括两种情况:1、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即用一个同表现内容相协调的事物为开头)。2、借助某事某物起韵。从文学发源的整个过程来说,兴是早期诗歌的特征;从诗歌作者的层次来说,它是民歌的特征;如从创作方式来说,它是口头文学的特征。采用兴的手法的作品多在《国风》之中。国风·秦风·黄鸟》是其代表作之一。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诗开头二句便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给此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诗的后六句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九中讲到朱子作诗传,至于秦黄鸟之篇,谓其初特出于戎翟之俗,而无明王贤伯以讨其罪,于是习以为常。则虽以穆公之贤,而不免论其事者,亦徒闵三良之不幸,而叹秦之衰。至于王政不纲,诸侯擅命,杀人不忌,至于如此,则莫知其为非也”。

在《关雎》中,“兴”的手法也有体现,所以说“比”和“兴”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明了方向,正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网 百度百科 程俊英《诗经注析》 沐言非《诗经图解详析》

《诗经的赋比兴对现代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