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东北地区概况 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3

最新教学资料地理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1 东北地区概况 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自主预习

()东北地区概况

思考 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沃野千里?

答案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故有沃野千里之称。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

(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

a.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b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c.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思考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为什么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东北地区虽然农作物生长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地区由于人口、城市密集,粮食商品率低。

合作交流

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

材料三 述说东北开发的历史。

(1)读图说出主要山脉ABC和主要平原DEF的名称。

(2)填写下表,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作出评价(有利、不利条件)

(3)在自然资源上,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特征,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图中所示平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5)材料三反映出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答案 (1)A:长白山,B:小兴安岭,C:大兴安岭,D:三江平原,E:松嫩平原,F:辽河平原。

(2)如下表所示:

(3)自然资源优势:辽阔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滩涂面积广大,水资源丰富。

有利条件:气候适宜,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光热不足;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4)自然因素:地处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连片,有肥力很高的黑土和黑钙土;这里除南部属暖温带外,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协调,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要。

人文因素: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耕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地粮食消费不多,可提供较多的商品粮;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农业机械,而大面积分布、地势平坦的耕地最适宜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高。

(5)工业基础雄厚,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发展商品农业创造了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粮、油、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

反思归纳

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的形成及特点

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模式的分析方法

区域农业的发展受该区域发展条件的制约,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条件模式分析如下: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这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劳动力、开发时间、技术、政策、市场信息等。

练习巩固

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图中①②③④区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依次是(  )

A.林业 畜牧业 旱作农业 水田农业

B.畜牧业 林业 旱作农业 林果、特产业

C.旱作农业 林业 水田农业 畜牧业

D.水田农业 林业 畜牧业 旱作农业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和材料中的降水量”“中温带”“距海直线距离等信息,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局部图,从左至右依次是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根据地形和降水量的东西差异,即可判断各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图示法表示东北农业布局的变化

课堂检测

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C降水逐渐增加

2.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年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B降水逐渐减少,自B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下面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4.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5.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第4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而导致的。第5题,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6.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

(2)图示区域中位于我国境内的地区是俄罗斯东部城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简析其主要原因。

(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2)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距离较近,交通便捷。

(3)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商品化。

解析 图示区域中位于我国境内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平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相比,该区域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

2.下列属于甲地优势农产品的有(  )

水稻 小麦 大豆 棉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第2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

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农产品品质优劣与机械化水平高低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影响,水稻在东北的播种面积较小,故产量受到限制,不如玉米、小麦产量高。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随着技术的进步,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种植。

某区域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6.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东北地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甲处最少,适宜草类生长;乙地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加之较好的气候条件,成为耕作区;丙地主要位于山区,为林地。第6题,图示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产量也多,所以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

答案 C

解析 图中所示农作物中比重逐年增加的只有水稻。

8.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答案 B

解析 水稻生长需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东北地区虽然冬季气温低,生长期较短,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9.网络流行歌曲《我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

根据以上的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哪些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

(2)歌词中的大豆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哪些地区?

(3)歌词中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还能看到吗?如果看不到,你应给作者怎样修改?

(4)歌词中的大白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吗?东北的主要树种是什么?主要林区在哪里?

答案 (1)地形和水文。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

(3)大豆还可以看到,高粱看不到。满山遍野玉米大豆

(4)不是。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解析 本题以生活中的流行歌曲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歌词的描述可知其体现了东北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歌词中的大豆和高粱已经被玉米、大豆等所代替,这些作物是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等地区的主要的农作物,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的品种,并适当地延长生产链条,发展绿色农业。歌词中的大白杨并不是东北的主要树种,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因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两地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11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13.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第13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4.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三江平原主要是由黑龙江、________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该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达20%。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要分析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4)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内容。

答案 (1)A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B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松花 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有广泛的冻土分布。

(3)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铁路交通便利;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农业机具。

(4)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情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东北地区概况 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