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主要问题

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对健全学生人格举足轻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容的基础,更是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力求改变这种状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尤其是今天,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环境的日益凸现,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间的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文明礼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谈心、观察,发现单亲学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及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

2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部分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

3通过个案研究,寻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对策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方法;

4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一帮一帮教结对、美德教育等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

本课题在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统一研究领域的与趋势分析

新加坡是学校道德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1990年通过了为全体国民认同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四是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是种族和谐,宽容。十分注重国民的国家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效的新加坡精神。培养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核心。

国在推行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作为载体来铸造国精神。他们把这种传统的在精神转化为本民族服务的动力源泉。他们主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振奋民族精神。因此,不但培养了一代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国人,而且为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强调民族传统,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国家,道德教育就有成就。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已经成为世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并在国际事务的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反映。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所谓民族精神教育,就是确立民族自尊习和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民族的自尊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一种激民国民向上的动力源,是人类群体间一种强大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灵魂、精神支柱,是我们富国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并将民族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灵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设有哪些突破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德育,就应该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真正富有中国民族传统观念和精神的新一代中国人。因此建立完整的德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优秀的。但这种传统文化也造成了我们缺少独立、缺少自主的个性,从而产生了人格缺陷。例如我们教育孩子会说'不要这样、应该这样',这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而国外则不同。"讲座中,沪生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告诉大家,在构成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中,首先就是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要实事,树立自信心,唯实、唯真而不唯上,这种人格与金钱、权力没有关系,与文化教养也没有直接关系。     

    健全的人格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责任意识,而诚实是责任中最优秀的品质;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只要不违背道德,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要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三是要有健康的心态,一个人的出身和职位不能选择,但心态可以选择,要有宽容的精神,对生活要有积极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要充满激情和热情;四是要有合作精神,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怎样与人合作。同时,自律、自制是人格的基石,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在学习活动中主发展健全人格

2、在师生人格濡化中发展健全人格

3、用激励赏识发展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依据

中华美德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初中教师如何着力培养初中生养成教育并如何收到成效的问题。

理论依据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解读》。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四十岁负责。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就应该也可以为学生的四十岁负责。因此,我们提出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目标,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为的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题研究

(一)、深入持久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1、把爱国主义放在学校德育首位,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精心组织,务实求效。2、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一种炽热的爱国体验。3、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艰苦创业能力。1、用活动和制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2、营造良好的艰苦奋斗的氛围,引导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1、形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规学生道德行为。2、多方配合,创设学生行为养成的宽松氛围。

实施方案

  

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班队团队活动、经验交流总结等。  

五、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渗透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自律的原则。   

6、真诚的原则   

7、示性原则。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 营造和谐成长氛围

“中华传统美德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主体教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断地解脱着人在自然界的种种劳役,把人诱入了一个以技术为本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工业文明也好,网络技术也罢,都是“双刃剑”。市场强烈呼吁着平等互利的交换,却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冷漠,网络使人获得了全球性的信息,却丢失了身边的交流。不少教师感到:现在很难走近学生;学生对教师也往往是敬而远之;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感;更多的家长则是为如何和孩子沟通而苦恼。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淡化,既有碍和谐教育模式的建构,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而融融仁爱心,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同情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很有特色的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使中华美德得以继承?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便是我们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学会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中华美德主体教育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研究,并将子课题确定为《中华传统美德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主体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经总课题组批准,于20016月开始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身践行、自己体验中,继承中华美德,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以弥补工业文明、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缺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使他们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二)           研究意义:

1  是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源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动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开拓者,但开拓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没有继承作基础,开拓进取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2、是实现和谐教育的需要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调节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而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心中有他人以及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主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因此,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

3、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于人格的形成,目前认为,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日后人格发展的前提,但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则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也就是说,有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起主要作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就像优良的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毛病,都会妨碍小苗的成长。当家庭气氛紧、师生关系不和,同伴之间相互戒备时,就有可能造成人格发育的偏离,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论断,他们应该是“会做一切工作的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高度文明的人”。就其主要包括的容讲,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容,是从事一切活动的身心基础。(2)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涵的另一重要容。是人作为改造社会、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所必备的条件,也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3)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发展。包括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个人同自然生态的关系等。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文化素质,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那些随着时代变迁仍能积攒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并能有效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个体身上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做人、成才打好基础,正是本子课题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三、        题课研究的基本容

1  中华美德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2  中华美德与亲密生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3  中华美德与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研究

四、        课题实施的几个阶段

(一)200011月至20016 立题阶段

子课题负责人向总课题组申请子课题的总体设计,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

二)20016月至200112 研制方案 学习研讨阶段

1、确立研究容及实施计划,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现代教学论有关建构学生主体的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华传统道德的有关论述,并对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

2、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由67个题目组成的问卷,问题涉及学生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设计好的问卷在初二年级三个班中进行了调查,共有153名学生参加了调查,有效问卷124。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1  绝大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太大障碍和困难,尤其是生生交往

2  在交往的容和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容上讲,不少同学的交往只局限于大家在一起玩玩,在相互合作,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方面明显不足;从质量上讲,浅层次交往较多,深层次交往较少,同学之间还缺乏一种信任感。

3  在师生关系上,许多学生对教师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4  在家庭中,大部分同学还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三)200112月至20047 研究阶段

根据研究容和调查结果,在研究阶段我们重点突出了“仁爱”“团结”“尊师”“孝悌”“交友”“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抓了“学习明理”、“活动体验”、“感悟践行”等教育环节。

一)学习明理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延传至今的结晶,是“中华根”“民族魂”。为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在为人、处事、修身等方面的传统美德,在这一教育环节我们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抓手,师生共同寻好书、读好书、找美德,让教师和学生“与书交友,与大师对话”,读书心得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说古论今,发掘“爱班级、爱学校、爱自己、爱父母、爱”的种种理由,并汇编“五爱箴言”“韶华心露”,在校园传阅、欣赏、形成浓浓“爱”的氛围,让学生们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和物中去萌发真正的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做四有新人。

二)活动体验

在这一教育环节我们以“尊重”、“关爱”“分享”为关键词设计系列教育活动。

尊师重教是中华传统美德,教师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造就着祖国需要的人才;教师是人梯,把学生逐步引入知识的宝库、思想的殿堂和科学的高峰。教师是春蚕、红烛,为国家和民族的昌盛耗尽心血。今天我们强调尊师,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但是我们在强调尊师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师重教不等于师道尊严。调查中为什么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就是因为部分教师还没有放下教师的架子,总是高高在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未成年人。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微笑献给学生,把欢乐和自由还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带给学生。为建立一种平等、、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围绕相互尊重这一教育主题,设计了如下活动:

1  在教师中征集“我最欣赏的教育格言”。以期刊的形式编发给教师,让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互相勉励,从优秀的教育格言中汲取养料和智慧,加速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以泽益于学生健康成长。

2、“老师----我有话对你说”活动

开展“假如我是老师”的征文活动;对教师形象的评价活动,在活动中从教师的衣着、言谈、教学方式等方面向学生展开了调查,从反馈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学生们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原因:

a.     教师的育人观念有待更新。

b.     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有待加强。

c.       学生与教师平等、融洽相互的人际观,需进一步明确。

3、“我们一起走过”记一件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中难忘的事。

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苦与乐。让教师体验学生的纯真与可爱。

仁爱,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根本在于爱人、爱民,这是人性的本质,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仁爱包括善良、仁慈、人道、利他主义等,其核心容就是对人同情、关怀、爱护和帮助。而这种仁爱之心,对当今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缺乏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交往中,真正意义上的互助互爱,互相关心不够。为此,我们开展了“播种友谊 团结共进”系列活动,如“重阳节登山”、“做个快乐的少年”、“撒播友谊的种子”、“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团结是飞向成功的翅膀”、“让我们携手前进”等。

中国传统家庭是以孝悌来维系的。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孝道”,认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几千年来,孝敬父母思想冶了许多杰出人物,熏着中华民族的子后代。父母给以了我们自然的生命,也给以了我们社会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在孕育、哺育、养育和教育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都经历过千心万苦甚至种种磨难。古彦语说得好:“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和报答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但我们的孩子往往既无孝敬父母之心,也无顺从父母教诲之意,甚至对父母的教育抵触很大。是孩子不理解父母?还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为进一步加强亲子沟通,我们设计了“小鬼当家”教育活动。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当好父母的好帮手活动 ,并把当家体会记录下来进行交;我们还以“如何与孩子交流”为题进行系列家长学校讲座,并进行了家教论文的再机征辑和评选活动,将优秀的家教论文汇编成册,作为家长学校的学习交流材料,让家长们共同探讨走进孩子心灵的佳法良方。

三)感悟践行

如果说没有认识的教育是缺乏理性和说服力的教育,没有活动体验的教育是缺乏感情基础的教育,那么没有感悟践行的教育则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因此在这一教育环节,我们主要是在学生明理、体验的同时进行感悟,把外在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并附注行动。如:开展“献心”系列活动

1.对社会献爱心

a.2002年向社会捐款2290元,衣物1000件,到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做好事做宣传共376次。

b.在和老区金寨县铁冲乡中学的手拉手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把省下的零用钱,用来买了几百件学习用品,送到了老区同学的手中。每年捐款4千多元,捐物数千件,资助20位贫困生完成初中或高中学业。

c.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过生日,为他们表演节目。到社会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并给他们带去礼物。

d.全校为市骨髓库捐款

e.校红十字会会员上街进行义务宣传。

2.对同学献关心

a.在学习中,我校各班都建有一帮一的对子,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竞赛”充分体现各班不同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特色。

b.在生活上,我校开展了“有困难来找我吧”!的主题班会。班会上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疑惑,同学们开展讨论,场面非常热烈,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心中积存很久的疑虑被打消了,在诚恳的氛围里,同学之间的友情加深了。

c.我校的广播站常常收到很多情节感人的文章,以表达对某位同学帮助的感激之情。他们会在适当的时间、配上抒情的音乐,把文章读给大家听。这样的行为使得我校乐于助的氛围越来越浓。

d.由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发起,全校师生参加的资助家庭困难和生重病学生的活动,两次捐款达万元。

3.对集体献热心

a.开展“我为学校献计献策”、“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的活动。

b.“校园卫士”活动:设立“学生护校岗”和“校园卫士志愿者”队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校园卫士志愿者”们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和校园环境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午,他们集体清理校园死角,课间和课后他们分散在校园的各处,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通过他们的努力,学生们不再在校园乱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通过他们的努力,同学们建立了团结、爱校的情感。而优秀“校园卫士”的评选与表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做校园主人的光荣与责任。

c.利用每周三下午开展“红领巾爱校劳动”,主动打扫校园死角。

开展“共同分享” 系列亲子活动

1.在每年的3·8节,要求孩子帮助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求妈妈给孩子讲一讲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还邀请母亲和孩子一起参加庆三八的主题班会

2.在父亲节、母亲节时要孩子们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要求父母就孩子的生活问题做一次谈心。

3.寒暑假,我们要求学生当好父母的好帮手,争做邻里好少年,并将表现情况如实填表上交学校。

4.在6·1节、五·四青年节时,请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表达对孩子的无限深情和殷切期望。

5.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表彰大会和艺术节汇报演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开展“诚信伴我行”活动

1.诚信大家谈。用晨会、班会开展教师谈诚信、家长谈诚信、学生谈诚信活动。

2.学校家委会以家长和孩子互讲诚信为题致全校家长一封信。

3.设立诚信考场。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学校均设立诚信考场。入做诚信考场须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处提出申请,批准后全班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学生宣誓方可入做诚信考场参加考试。我们借助这一形式,注重了过程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20047 20049 总结、揭题

撰写揭题报告

五、        课题的成果与成效

1  尊重、关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尊师爱生、互助仁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贯穿于教风和学风之中,使教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共同的信念:“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获得成功。”“我们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学生好似片片绿叶,我们要满怀深情地呵护每一片绿叶,甚至是有斑点的绿叶。”提出了全体教师应共同遵守的教育原则,如“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尊敬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从而使教师倍加尊重、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朋友。宁燕老师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到: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需先从老师做起!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应该用心灵与心灵的贴近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满怀深情的呵护、真诚由衷的欣赏、设身处地的理解去架起师生间融洽关系的桥梁!”同时,我们也要求学生善待教师,自觉营造尊敬教师的风尚,做一个尊重老师的劳动、对老师有礼貌和虚心听从老师教导的文明学生。在我校开展的我喜欢班级的十条理由中,有许多同学这样写道:“班级就像花圃,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这刚刚发芽的苗儿,我们不知疲倦的吮吸着露珠,向着茁壮成长。“老师在我们失败时安慰我们,在我们成功后鼓励我们,因此我更爱我的班级”……从这些质朴的语言里不难发现:孩子们在和教师的交往中彼此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  诚信教育成果显著

通过“诚信大家谈”活动,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人格魅力的所在,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更多的知心朋友。讲诚信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不断的和各种私心杂念作斗争,许多学生在“诚信考场心得”中这样写道:“诚信考场,对我们是个挑战,但我们胜利了!”、“我被排到诚信考场,我感到无尚光荣,更感到庄严而神圣……”、“我们会铭记这次无监考的考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督促自己,保持诚信美德……”,王珊珊同学在“体验无人监考”一文中说:“突然,有一题令我拿白定主意,看一看A项也对,C项也没什么错,这一题就是2分啊!要是在平时小测验,也许我可以随便猜一个,或前后商量商量,实在不行只好左右瞟几眼。可这是期终考试,2分不知要差多少名。前后商量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我脑子里一会儿是红红的分数,一会儿是家长的激励,一会儿是同学们的议论…….也许左右瞟一眼未必是难事,也不一定有人发现,但我们在申请诚信考场时就庄严宣誓,决不违反考纪,当我们光荣担此重任时,不是在全校表了态,对良心发了誓吗?诚信,诚信,不是一句空话。想到此处我仔细对比了一下,果断地选择了一项,这意味着我在分数与诚信在做出了选择。”“我们会铭记这次诚信考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督促自己,保持诚信美德…….”这是同学们对自己做人的要求。

3  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

通过开展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交流、共游戏、同欢乐,在活动中,家长们说得最多的话说就是“我没想到,我的孩子尽然那么的体贴我们”,“我的孩子是如此可爱!”,“我的孩子懂事了”……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在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当孩子手捧父母来信时,从字里行间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读懂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家长收到孩子的礼物,分享由孩子的劳动带来的喜悦时,他们终于明白我的孩子长大了,从而能用一种比较客观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孩子们渐渐学会尊重父母、尊敬长辈,学会体贴、关心他人。

中华美德教育研究,对青少年个人成长来说,是奠定其做人基础——道德品质的建设;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来说,是培养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将在“十••五”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