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个人材料5篇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个人材料5

【篇一】 夜幕降临,无边的浓墨渐渐涂满天际,她结束白天的走访慰问、产业指导、矛盾调解、政策宣讲……回到办公室敲打键盘、核对数据、填写报表、整理材料、研读文件……自2016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每天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把扶贫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事业,她就是镇远县报京乡扶贫开发工作站负责人xx 心系群众,谱写奉献和爱心 xx在扶贫工作日记第一页写道:“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不渝的心,有了这颗心,工作再怎么苦也是甜的”。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xx始终把群众的困难装在心里,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中,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意向,深入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并向他们耐心的解释扶贫政策,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在我的印象中,xx是所有同事中走访贫困户最多的一个,她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报京乡组织委员刘昕告诉笔者。 家住报京村的龙老友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xx负责帮扶他家。20176月初,龙老友向乡政府申请“先建后补”养牛项目,小牛买好之后,他和xx联系验收事情,xx和他约定624日早上去他家收集验收材料。谁知当天早上下起了暴雨,通组公路被暴雨冲毁,进寨的车辆被堵在半路,xx告诉开车的同事:“一定不能让群众在家里等太久,今天无论如何要赶到他家,收集好验收材料”,话音刚落,xx冲向暴雨中,雨越下越大,像无数条鞭子抽打着xx的雨伞,她加快前行的步伐,一路狂奔,翻山越岭,经过近40分钟的行程,赶到龙老友家中,收集验收所需材料,并耐心的跟他讲解扶贫政策、养牛知识,了解其发展养殖面临的困难。在xx的帮助下,龙老友养牛项目补助很快得到了落实。 “刘妹人很好,每个月都会来家里,给我讲政策,帮忙打扫卫生、插秧、打谷子……教我养牛知识,现在牛长得很肥,估计明年能卖八千多块钱。”龙老友笑着对笔者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乡扶贫工作站的负责人,但凡群众来访,她都会一一与其交谈,耐心解释政策,调解矛盾,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困难。截至目前,xx同志共走访群众13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460余个,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只要是群众的事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是群众公认的“贴心干部”。 勤于专研,彰显敬业和责任 作为乡扶贫开发工作站负责人,xx深知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她每天坚持研读扶贫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积极同其他乡镇、上级部门同志沟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力争当好全乡脱贫攻坚“先锋官”,完成上级部门、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xx坚持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贫困人口识别、退出准确无误。为了做到精准无误,他带领乡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深入各村摸排调查,核查各村贫困户识别、退出是否符合政策标准,做好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核对工作,切实做到“‘一户一档’‘四卡两表’、扶贫系统信息、收入公示牌”四个一致。目前,全乡15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xx同志工作很认真,帮扶干部交来的每一份材料,她都会认真审核,耐心的给我们指出存在的问题,正式因为她的指导,我们收集整理贫困户资料更有针对性,少走了许多弯路,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结对帮扶干部朱德槁说。 为进一步做好精准识别工作,今年34月份,她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大走访中,按照“有错必纠、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指导全乡各工作专班对错退、错评的贫困户进行核实整改,进一步完善了全乡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准、致贫原因准、信息数据准”三个准,为接下来的扶贫工作验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善于协调,创造非凡的业绩 “做好一项工作,善于协调很关键:一是对上协调,多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多汇报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及遇见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得到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二是对下协调,多指导各村开展扶贫工作,查找问题,教工作方法,不打折扣地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评级部门协调,多和其他业务股室沟通,处理好部门关系,争取其他部门支持;四是部门内部协调,多和扶贫开发工作站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整体联动,形成合力。”这是xx担任乡扶贫工作站负责人以来总结的工作经验。 2017910日晚,那天刚好是周末,乡里的电网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全乡停电。而有些数据需要第二天报县扶贫办,即使停电,也要先做好纸质材料,待第二天录入电脑上报。为了不耽误全县的数据汇总工作,xx立刻跑去超市购买蜡烛,组织乡扶贫开发工作站工作人员继续加班,在微弱蜡烛光下,她和同事们认真核算每一个数据,并有条不紊进行汇总,完成各项工作,回家躺在床上,已经是凌晨两点多。第二天早上,她没有顾上吃早餐,冲冲忙忙跑到办公室,将昨晚统计的数据录入电脑,按时上报。 “作为乡扶贫工作站的负责人,xx很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站里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其他股室、各村的支持,各项工作进展都非常顺利。”乡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刘雪说。 正因为她善于协调同事关系,报京乡扶贫开发工作站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团结肯干,工作效率极高,在xx和乡扶贫工作站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报京乡在2017年全县乡镇脱贫攻坚目标考核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盛夏的夜晚,人们坐在庭院中纳凉、聊家常、娱乐…… 在报京乡扶贫工作站的灯光里,有几个忙绿的身影,xx带着她的团队正在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奋斗着。 【篇二】 今年49岁的xx,是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人。2006年担任桑曲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积极发挥“领头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十年来,他带领全村群众发展本村经济、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使桑曲村华丽转身,有了很大改观,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转变发展观念,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桑曲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1862亩,村里共610口人,其中贫困人口150人,人均可耕地面积1.8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玉米和外出打工为主,由于没有主导产业和项目支撑,农户增收难,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xx担任桑曲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他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他说:“没有永远贫困落后的村子,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我们也会富起来的”。xx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 只有观念改变了,视野才会变宽。2009年上半年他亲自带队,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里的有志创业青年上省城,下河南,考察市场,选择适合本村的发展项目。通过多方考察,村民们开阔了眼界,坚定了调产的信心,后经多方论证确定发展蛋鸡养殖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当时全县没有一个像样的规模化蛋鸡养殖区,xx引领群众搞规模化蛋鸡养殖,到蛋鸡养殖较好的地方去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2009年下半年,在他的带领下,村委决定采用集体流转土地的办法,在桑曲村建养殖示范小区。为了筹集资金,xx东奔西跑,通过申请银行贷款,向朋友借等方式,终于筹集到启动资金2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蛋鸡养殖示范小区。为了打消村里群众怕养鸡不赚钱的顾虑,让群众见到效益,他和支部成员带头养,并成立了创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设计,统一进种,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很快,蛋鸡养殖见到效益,群众纷纷要求加入养殖合作社。2011年,在他的带领下,桑曲村先后成立了盛强养鸡专业合作社、兴富鹌鹑养殖合作社、海明养鸭专业合作社等5个初具规模的合作社。2015年,又引进河南江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在发鸠山承包580亩山林,散养1万余只绿壳蛋鸡,每年为市场提供200多万枚的原生态绿壳虫草蛋。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到村里跟着他一起搞养殖。如今,富起来的桑曲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8400元。 建设美好家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后,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村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他又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桑曲村先后投资180万元新建桑曲欣达希望小学教学楼一座,达到了寄宿制学校标准,新建漫水桥三座,改造人畜吃水工程一处,铺设了水泥路1000余米等等,这一项项民生实事,使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桑曲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800平方米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标准化广场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场所;硬化街道200米,解决了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栽植美化树木1000余株,修建垃圾池30余个,并确定保洁员2名,彻底改变了桑曲村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2008年桑曲村被县新农办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1年桑曲村在杜村乡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名;2012xx被县委授予农村红旗支部书记;2016xx被县委授予农村功勋支部书记。 一系列荣誉取得的背后是其不懈奋斗的结果,但xx始终没有忘记老父亲说的一句话“你是一个农民,无论干什么,都不要忘了咱老百姓”。他记住了这句话,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父亲的嘱托,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福利,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桑曲村走向富裕和安康。 【篇三】 在府城镇小黄村,说起xx,大家无不伸起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张书记能干,把咱小黄带成了明星村,你看其他村能比得上俺们村……”之所以能得到乡亲们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xx这些年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小黄村群众,在创业的路上走得艰辛,走得卖力,走出了实绩。 1980年,xx实现多年的军人梦想,服役于新疆36145部队。在部队荣获集体二等功,并被党组织吸纳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85年退伍后,xx被分配到和川酒厂工作。当时的小黄村贫穷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增收渠道狭窄,交通落后,村民致富的步伐缓滞。看着生他养他的小黄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为了造福家乡、改变落后面貌,帮助村民们改善生活条件,xx毅然放弃酒厂工作,参选小黄村”两委”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于1992年当选小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两委”骨干近三十年来,在xx带领下小黄村终于旧貌换新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甩掉贫穷,让腰杆直起来 一直以来,小黄村的经济作物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xx就从提高玉米产量入手,把县农业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请到村里来,为农民讲解玉米种植技术,积极联系种子站帮村民选购优质种子。经过多半年的努力,村里的玉米比起以往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产量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多了起来,村民们开始觉得这个新书记不一般了,但小黄村人均5亩地的现实,让xx认识到单一种植模式能饱腹、不能富,小黄村要想富,不能只靠单一的玉米种植产业。时值国家鼓励荒山承包,xx就带头承包荒山,帮着其他承包户联系核桃树苗、果树苗,推广实行立体种养模式,使村民的收入逐步多元化,几年下来,小黄村的群众慢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少数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 2012年春,xx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利用县里的惠农政策,依托本村环境和资源优势,引进优质核桃苗和连翘苗,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经过xx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全村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栽种了优质核桃1343.6亩,连翘1441.58亩。优质核桃第3年即可挂果收获,5年进入丰果期。每亩可产核桃半吨,价值12000元,生产成本仅1600元,利润收入就可达到10040元,1343.6亩就可实现利润1348.9万元;连翘年产4000公斤,可实现年利润12万元。这些项目见效后,全村人均可增收一万余元。 打造现实版的“QQ农场” 小黄村距离县城仅7.5公里,去过该村的人都能看到,这里依山傍水,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中南铁路临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这么好的条件,发展农家乐等休闲产业的想法涌上xx心头。 年过五旬的xx带领村“两委”骨干外出参观设施农业,回来与“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觉得小黄村区位优势明显,特别适合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于是在xx带领下,村委决定采用集体流转土地的办法,流转土地120余亩,在小黄村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打造现实版的“QQ农场”。为了筹到第一笔资金,xx多方奔走,通过向亲戚朋友借、向银行申请贷款等方式,终于筹集到了首笔启动资金。看着QQ农场的护栏、水管、篱笆初步到位,担心农场没人承包,xx又到县里挨个单位的跑,把农场建设与干部职工劳动结合,与学生实践基地结合,很快第一期60亩土地全部承包出去。出乎意料的是,QQ农场一炮打响,在全县引起了关注。 鉴于良好的市场效应,“QQ农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喜人。农场也由最初的耕种园,扩展到现在的休闲生态园、自由采摘园和休闲垂钓园。如今的QQ农场,不仅解决了村里60余名剩余劳动力,而且每个劳动力每年可增收1.6万元,村委每年可以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农场自产的绿色有机蔬菜还上了直供校园的直通车。 天道酬勤,在xx的努力下,如今的小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群众富裕,各项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小黄村在全镇21个村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二名。20144月,xx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临汾市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诸多荣誉,xx依旧保持着坚韧、谦逊的本色,他说:“小黄村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有信心再干十年,把小黄村打造成全县农业产业多元发展、农村环境宜居美丽、百姓生活幸福和谐的新农村。” 【篇四】 她是个连自己姓名都写不工整的普通农妇,却连续14年高票当选村支书;她曾挣下百万家财,却全部投入到贫困的村庄,结果自己一贫如洗;她也曾拥有健康的身体,却为家乡致富鞠躬尽瘁,最终罹患癌症一身病痛…… 她用健康和生命做抵押,为家乡富裕付出了全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她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最美村官、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x 上党的冬天寒气袭人。 123日一大早,从北京看病回来的xx顾不上歇一下,就急急赶往自己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家”。刚进院子,早见黑压压站满闻讯前来探望的村民们。 看见xx,大家一拥而上,拉着她的胳膊问病情如何。80多岁的连枝大娘颤巍巍地拉着她的手,刚说了句“孩子,村里不能没有你啊——”已声音哽咽,老泪纵横。 xx笑呵呵地大声说:“北京医生检查过了,癌症没有转移,大家放心,我死不了!俺老段命大着哩!只要活一天,我就和大伙一块,把咱返底村建成最漂亮、最富裕的村!” 送走乡亲们,57岁的xx疲惫地站在村委大门口,看着门前公路和对面山上高大挺拔的白杨,那是几年来她一棵棵亲手种下的;路边曲折坚固的泄洪渠,是她拖着病躯和乡亲们一砖一砖垒起来的;就连身后的村委办公楼、旁边的学校、不远处的敬老院,也是她自掏腰包一层层修起来的。 十五年了,她给全村改造电网、引进自来水、硬化道路、建设园林、安装太阳能路灯;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搞养殖、跑运输、输出劳动力……即使患了癌症,手里的活也没停过。村子越来越漂亮,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多元。 看着想着,一丝欣慰的笑容浮上她黝黑肿胀的脸庞。 质朴的情怀,慷慨的性格,在xx身上体现为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1999128日,xx所在的返底村村委会举行换届大会。 返底村地处山区,资源匮乏,老百姓没有挣钱的门路,全村214户人家、700多口人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为还债,村委的办公地被变卖,全村的树给砍光卖光了,就连惟一一所小学也成了危房。 xx不是候选人。选举时她正在焦化厂装焦炭,突然接到几个村民的电话叫她必须回村。她问怎么了,村民说要修学校,谁修学校就选谁当村长。xx对当村长没兴趣,但她觉得应该给村里盖个新学校。“我看见那些可怜的娃娃们每天卷着书包,在那些黑房房里头,心里很难受。”时至今日,想起当年村里孩子们念书的艰苦,xx还是忍不住掉了泪。 第一次拿起话筒,xx的手有些发抖,她听见自己的声音也在颤抖。她说:“学校我修,可是不当村长。”然后放下几万元钱,转身就走,却被老百姓拦住了。大家伙儿说谁修学校谁当村长。大家把她的名字写在小黑板上,选上了。 xx犹豫了一个月,最终决定走马上任。“我不能辜负了乡亲们的一片心意哩!”她说。 她放下手上正火的焦炭生意,开始全身心扑到村里的事务上。当时眼瞅着快过年了,她自己拿出一笔钱,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了慰问金,每个人二斤猪肉,算是对老人们的一点心意。 娃娃们上学的事最让xx挂心。她先让人在学校危房的大梁下支了几个大树桩,还不放心,她干脆把100多个学生分散到几户村民家里上课。 问题暂时解决,可给村里修学校的承诺xx没敢忘。2000年开春,xx自掏腰包8万余元,召集大家拆除旧学校,着手筹钱修新校。真正开始建学校,村民们才发现,xx是个工作起来认真负责到不要命的女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她不仅昼夜忙碌在工地上,就连全家老小也被她动员到工地干活。 一天,劳动结束后,xx突然肚子疼痛,也没多想,她就找医生打了针。然而连续10天,肚子疼痛不止,xx只好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胆管结石,建议立即手术。可是工程在节骨眼上,大事小事都要她拍板,xx说服医生,把消炎药带回家输了3天液。 2000526日,依然疼痛的她到和平医院做了手术。躺在病床上,xx惦记着正修建的学校,惦记着等着上学的孩子们,“念书是大事,我没文化,可不能耽误了娃们,学校说啥也得快快修起来!”乡亲来看她,她反反复复念叨的都是修学校的事。 术后第12天,她偷偷跑回家。43岁的魏满先清楚地记得xx腹部缠着绷带,奔波在工地上的身影:“爱平姐按着肚子上的刀口,忍着疼痛联系水泥、筹钱,还和大伙一块拉钢筋。这样拼命,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啊!”满先擦着泪说,每隔一天,爱平都要到县城拆开绷带清洗刀口,后来,她干脆把棉棒、纱布、碘液拿回家,让丈夫给她换。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百多天过去了,xx就这样不分昼夜拖着术后羸弱的身体奔波在工地上。当四百平方米大、崭新的学校建起来,累得又黑又瘦的xx欢喜得流了泪:“娃们再也不用受苦了。” 学校建好了,xx的身体也垮了,但她却长长舒了一口气。休息了几天,她又爬了起来,看着邻村上下和村里的十几个老人,没有亲人照料,生活很是恓惶,她就打算修个敬老院,让老人们住进来集体照顾。 于是xx又开始新一轮的奔波,找民政局办手续,选址,找工程队,事无巨细,她都要亲力亲为。 2004年,就在她四处奔走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盖敬老院时,丈夫意外被查出患有肺癌,需要去太原接受治疗。一边是筹备中的敬老院,一边是重病的丈夫,xx遭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丈夫是她患难与共的伴侣,在她人生中每一个艰难时刻,丈夫都会坚定地站在她的身边,支持她的决定。1999年她当选村委会主任,次年又被选为村支书,这事丈夫并不很情愿,觉得家里日子不错,一个女人家何必再去平白吃那么多苦。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她,她知道这个平时寡言的汉子,心里是多么疼惜她。她想好好陪在他身边。但敬老院这边已经开工,工地离不开她,她不能对翘首期盼的老人们食言。 xx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委屈了丈夫。“谁让你是我的亲人呢!”她在心里默默地对丈夫说。 整整两年,丈夫在太原治疗,xx留在村里建敬老院。“我去太原看俺男人不到十次,每次只待两三天就匆匆赶回来,我对不起他呀!”回忆当时,xx又一次泪流满面。这个外表坚强的女人,有谁知道她内心的苦!敬老院建起来,老百姓说,咱村好多年没唱过戏了,得唱台戏乐呵乐呵!xx不想扫大伙的兴,强作欢颜,搭起戏台,请进戏班子。村民们欢天喜地看戏的时候,她却悄悄哭着去太原看丈夫。丈夫拉着她的手说:“敬老院盖好了,你终于能陪陪我了。”她的眼泪哗哗涌出来:“我天天陪你,再不离开你啦!” 医生告诉她,还是带你丈夫回家吧,他的时间不多了。xx心如刀绞,办理了出院手续,和丈夫回到自己家。16天后,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 丈夫的离去让xx心痛又自责,她知道,作为妻子,她欠丈夫、欠这个家太多太多了。可是她连自责的时间都没有。白天她是风风火火、果断能干的女强人,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分,她才会面对丈夫离去的现实,把头埋进枕头无声地哭泣。第二天,她又打起精神忙碌起来。是的,村里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乡亲们信任她,需要她,还有比这更有价值、更重要的事情吗?她只有比以往更拼命地工作。一桩桩,一件件,她迫不及待地做着,村容村貌一天好似一天,她的身体却一日比一日糟糕。 丈夫去世不久,她就经常感觉身体疼痛,吃不进饭,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食道癌,必须做手术。xx却死活拒绝手术,她说,都这样了,还是别浪费钱了。小女儿刘亚飞抱着她说:“妈妈,我们已经没有爸爸了,怎么也不能没了妈妈呀!”子女们反复劝说,她才同意做手术,但要到最便宜的医院。 手术后不久,xx就又投入到工作中。老天仿佛故意为难这个本已不易的女人,很快,xx的病情转移,被诊断为淋巴瘤,她边到医院烤电,边组织道路硬化。期间,她又患上低血糖,工作时多次晕倒。 2011年,她已经只能靠化疗和药物支撑。茶几上放着大大小小的药瓶十几个,她白天干活要靠止疼药,晚上睡觉离不了安眠药。xx说:“已经是要死的人了,也就不怕死了。” 63岁的村民王电中说,爱平这女人不简单,大字不识几个,却比男人还想得开,不管病得多厉害,她都不停下村里的事儿!xx生病这些年,村里该干的事一件没停;村民有了困难,她不遗余力,全心全意帮助解决。 丈夫的离去,自己的病痛,这一切遭遇和痛苦不但没有打倒她,反而使她更坚强、更勇敢,一种拼搏不息的精神从她羸弱的身体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并转化为厚重甘醇的生命能量,激荡在返底村的建设大业中。 xx没读过书,字也识不了几个,在她朴实的信念中,百姓对她的信任、村庄对她的需要是天大的事,只要是为乡亲们好、为村子好的事,她绝对敢作敢当、尽心尽责,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1999年当上村委会主任的那一刻起,她已决定把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15年来,她把自己贩焦炭挣下的百万钱财全部投入到村庄建设和村民生活中,自己早已一贫如洗,而村庄却日益丰饶起来。 1013日晚,央视一套播出2013年度全国最美十大村官颁奖晚会,全国亿万观众流着泪记住了这位来自山西长治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的最美村官——xx 在全国最美十大村官颁奖晚会上,面对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提问,xx坦诚地说:“我从健健康康的时候就开始付出,现在只剩下一点点的生命了,更愿意随时随地地付出。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信任和真心,我已经满足了。” 这就是xx付出所有的全部理由,也是她崇高境界的真实映照。 【篇五】 马壁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从6月份任职以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政治理论学习、服务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双引领”等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短短几个月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转变角色,摆正心态,积极融入 xx同志初到马壁村,一些村民也把他当成外人。由于农村工作经验有所欠缺,为尽快熟悉农村工作,适应农村工作,他经常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主动找事做,主动与村里的工作对接,时常与村民拉家常。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渐渐改变了村民及村主干对他的看法,现在,村民也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 二、立足农村,乐于奉献,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xx同志自到村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法律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班子,摆正位子,维护村“两委”班子权威,尽心做好各项工作。树立亲民、廉洁、公道、高效、透明的班子和个人形象,团结“两委”干部,同心同德,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县、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辜负上级组织的培养和马壁村广大党员、村民的殷切期望。 三、抓产业,当好产业“领头羊” 马壁村地处偏僻,人均收入偏低,急需发展产业。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对群众有意愿发展的产业经过梳理。一是发展蔬菜种植。根据县委“双引领”的要求,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xx同志多次赴东里村和石槽村进行调查,根据马壁村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两村的成功经验,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征得同意后,决定把蔬菜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富民产业来抓。他经过多方了解,据测算建一个大棚需投资1.2万元左右,每年在土地承包经营上的租赁费用大致在800—1000元左右。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按照“引导不主导,扶持不包办”的思路,村“两委”初步决定对建棚予以补贴,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建棚补贴的具体标准已在商讨中,已准备邀请县农委农技人员,就发展蔬菜产业的园区规划和建设前来进行指导,园区位置一旦确定,就立即发动村“两委”干部就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入户摸底,力争年底前完成土地流转工作。二是发展网箱养殖。近年来,随着张峰水库水位的上升,捕鱼逐渐成为马壁村部分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因为水库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不属于我县导致发生很多争议,多次发生因为捕鱼而和水库管理方的暴力事件,群众改变现状发展网箱养鱼的意愿非常强烈。在网箱养殖上,xx同志积极和长治市长子县的水产养殖经销商张建强经过沟通和联系,邀请他前来考察,希望通过依托他的管理技术和市场平台,带动马壁村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他这种立足农村,甘心奉献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贡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党员。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个人材料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