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近代中国最早把这两个梦想真正结合起来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2.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搞农民暴动,举行秋收起义,号召共产党人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5.有学者认为,“太平军的种族主义,既已被神权主义所吸收,褪了颜色,失了效力,而所持的神权主义又不合于当时中国大多数人的对神观念。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

A.偏师北伐的战略失误B.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想

C.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D.领导集团的争权夺利

6.下列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威海卫战役,邓世昌英勇作战,与舰同沉

B.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威海卫战役,李鸿章指挥舰队英勇作战

C.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黄海战役,邓世昌英勇作战,与舰同沉

D.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黄海战役,李鸿章命令舰队“避战自保”

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历史,不容篡改D.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8.威海卫战役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享致丁汝昌的动降信中说:“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据此可知,清王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腐败B.军纪松弛C.指指挥不当D.军备落后

9.电视剧《虎胆雄心》描述的是以江波同志为代表的红色特工长期潜伏敌营,为我党、我军获取大量有价值情报的故事。1939年国民党特务何昆在上海刺杀追随汪精卫的汉奸汪丕夫失败,走投无路,江波给了他一笔资金用于恢复其力量。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①国共矛盾仍然存在,江波不应资助何昆

②何昆做法尽管偏激,但仍属抗日的行为

③汪丕夫已成为叛国投敌的大汉奸,该杀

④江波贯彻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B.战略战术失误C.社会制度落后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1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12.1945108日,毛泽东发表了“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演说。这个演说的目的是:(

A.承认国民政府B.追求和平民主C.强调国共合作D.反对美国扶蒋

13.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20年来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基本肯定,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以“三大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纲。而历史学家袁伟时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是农民造反,基本对新的文明毫无所知,根本谈不上什么革命。形成两种不同结论的原因是(

A.受意识形态的左右B.政治运动的影响

C.所用的历史观不同D.掌握的史实不同

14.19408,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在电讯中写道:“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所…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此电文可考证(

A.平型关大捷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15.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16.“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武汉会战

1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②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9.《蒋介石日记》摘记:“长江北岸……大别山北面商城、潢川、罗山各县及田家镇虽先后失陷,然我军仍照原定计划阻止敌军于国防工事线之外;(长江)南岸之敌,……终不能越隘口一步。”日记所记的战斗应发生于抗日战争中的(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20.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北洋三杰”之一的段褀瑞曾对袁进行劝诚,称:“南方寸步不让者,乃国体问题,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授人以柄”,“国体变更必将引起人心浮动,一隅有变,牵动全局,说不定又要酿成大乱,后果难堪设想!”这说明(

A.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团利益B.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D.段褀瑞等信奉三民主义

21.1949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展开战略反攻B.实施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

22.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将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斥为“汉好”。但1930年以后,许多国民党官员和学者赞扬曾国“卫道辟邪”,否定太平天国运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落后B.五四运动的影响

C.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兴起D.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23.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在仿效美国共和政体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国情。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临时约法》(

A.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B.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C.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D.给予人民民主权利

25.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因签订的条约中,英国人获得了“倘遇有交涉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权力。这项权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B.关税主权C.司法主权D.贸易主权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有何不同,并概括它们颁布的政治背景。

27.“革命”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三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答案

1.C2.C3.B4.B5.B6.C7.A8.A9.D10.C11.B12.B13.C14.D15.C16.A17.C18.B19.C

20.B21.D22.C23.B24.C25.C

26.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

2)不同: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没有实权;美国确立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背景:中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政局变化,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美国:邦联体制的危机;各种力量的斗争与妥协。

27.1)周朝:分封制。汉朝:颁布推恩令或实行察举制。

2)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朝统治基础,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3)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联邦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