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智慧救助”系统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发“智慧救助”管理系统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
作者:胡惠珠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性财力的持续投入,各级出台的救助政策得以全面落实,较好的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从目前情况看,各地社会救助体系在信息共享、协同办理等方面仍延续传统模式,信息化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研发“智慧救助”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社会救助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服务平台
一、当前县级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信息化救助手段滞后。社会救助实行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不符合条件的退出救助名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救助对象都是由各村(居)或其他基层单位上报,然后各镇街进行初审,主管部门复审,由于各部门掌握的信息量有限,且很多为人工审核,导致死亡冒领或重复救助现象经常存在。从客观原因看,主要是社会救助人员庞大,各种情况十分复杂,救助工作任务繁重,救助对象的申报核实在较大程度上依赖镇街、村居干部的责任心。从工作创新角度看,缺乏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是制约社会救助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精准化救助水平较低。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平台和部门救助工作联动机制,针对不同困难群体、不同困难情况,民政、人社、卫计、教育、残联、妇联、工会等多家部门,都出台了各自的救助政策,对城乡困难居民进行对口救助,涵盖城乡低保、五保、孤儿、困境儿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困难师生、困难职工、困难残疾人、困难党员、高龄老人以及低保边缘家庭等各类群体,救助项目多达二十几个。部门“各自为战”、归口帮扶,导致有的困难群众重复享受救助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贴,而有些困难群体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倾斜救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性救助资金的浪费,无法形成救助合力,无法实现“精准救助”。
(三)无缝式监管能力薄弱。从近几年各级审计、财政以及纪委部门对救助资金的审计结果看,农村五保、低保、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补助、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项目无一例外全部存在问题:有的不符合救助条件,有的死亡冒领,有的重复享受救助。由于信息不对称,开展救助资金专项检查,逐项逐人落实救助政策效果,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因此救助工作容易成为违规问题的“高危地带”和监管“盲区”,救助对象自然减员或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仍然享受救助等减员瞒报、违规冒领现象,难以从根源上予以杜绝。相对低保的规范程度,临时救助存在更大的随意性,另外部门间的救助标准不统一,造成新的不平。
二、建立“智慧救助”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鉴于以上问题,结合上级社会救助工作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县级社会救助体系要实现科学、规范、精准这一目标,利用数字化、网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救助”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从上级要求看。近年来,中央及各省相继出台的关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规范工作流程,推进救助信息查询、交流、统计、核对和汇总等工作,实现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救助资源和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准确判断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救助工作提供依据。同时研发“智慧救助”系统也更利于落实好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现各救助职能部门由“碎片化”到“整体化”的转变。
从县级实际看。随着社会救助工作力度的逐年加大,困难群众的救助面也随之不断扩大,急需一个信息化、智能化、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系统把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整合起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部门联动、立体覆盖”的社会救助格局。只有建立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整合各部门、各项目信息资源,随时掌握困难群众生活动态,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精准救助”,确保财政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救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发放到有实际需要的群众手中。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看。通过基础数据录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城乡困难群众“智慧救助”系统,有利于优化申请救助、资格认定、资金发放等社会救助流程。救助对象申请救助不必再一遍遍的到镇村开证明、填申请表,只要将救助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录取入数据库,就能准确的对符合各项政策标准的对象进行及时救助。“智慧救助”系统可以在线审批,镇街、村居扫描上传困难群众申请材料,主管部门可实时查看并审批,及时拨付救助资金,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腿”的转变,全过程简化办事流程。
从加强救助资金监管看。研发“智慧救助”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能准确跟踪掌握各救助对象的生存状况及领取资金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既可以有效防范和杜绝违规套取救助资金、重复享受救助等情况发生,同时又能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客观人为因素干扰,从根源上杜绝暗箱操作、资金挪用等违规现象。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发“智慧救助”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研发县级“智慧救助”管理系统,搭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除了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也需要关注工作难点和关键环节。
(一)关键环节。“智慧救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采集,这属于基础关键环节,必须重点落实。建立救助对象大数据平台,需要情况核实、数据录入、人员公示,每个步骤的工作量很大。在具体操作中,需按全市总人口一定比例,重点采集城乡低保、五保、低保边缘家庭,突发灾害、患重大疾病支出较大的家庭,重度残疾、孤老家庭等五类困难家庭信息。建立起困难群众大数据平台以后,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机械繁琐的手工汇总报表模式,可以极大的减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家庭信息采集实行动态管理,系统会根据信息自动生成得分,并按从低分到高分的顺序自动排列,得分越低,生活就越困难,可以确保救助工作“不出偏差”,被动救助变为主动服务,让救助始终围绕“最困难的人”进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工作难点。建立“智慧救助”管理系统,难点在于困难群众信息变更及日常维护需要动态管理,其实这也是当前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难点。自然减员、意外灾害等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致使所有社会救助项目都需实时掌握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因生活条件改善、自然减员等原因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要立即退出救助名单;因意外事故、年龄增长等原因达到救助标准的困难群众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因此,必须建立困难群众大数据平台的维护管理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智慧救助”系统的运行与规范。
(三)相关建议。“智慧救助”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市、镇、村三级协调配合,以及民政、卫计、人社、财政等社会救助主管部门通力合作,仅靠单一部门的力量无法完成。该项工作需由政府主导,在学习借鉴先进县市相关做法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镇街密切配合,加快推进“智慧救助”系统建设,从源头上合理规划县级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使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互为补充,借信息技术的优势织牢覆盖城乡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网络,全力构建“主动发现、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响应、精简程序、部门联动、规范高效”的智慧救助模式,不断提高县级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发“智慧救助”系统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