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
作者:呂思训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9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 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 地区文化和全球文化的无缝对接也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中国文化藉此也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除此之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文化寻根情节开始在一部分国人心中滋长,于是国内迸发了以复兴国学为标志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建筑既是诗意的栖居,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空间。某种意义上,传统文化只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重扎根基才能真正复活自身,也才能避免无生机的博物馆命运,所以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何进入现代中国人最切己的生存空间——建筑就成为一个紧迫和值得探究的课题了。与如果上述课题成立,那么作为集传统文化精神之大成的水墨画,就以其空灵意境和若有若无的空间感先天具有与建筑融合的潜质,也因此成为先锋建筑师努力辟拓的方向。

        然而,平面文化符号与立体的文化生存空间具有先天的张力,如何将平面艺术,尤其是讲求气韵生动、道法自然的水墨画艺术样式与现代建筑结合,就成为一个典型的难题——我们常常见到的现代性难题。让我们首先从西方现代的角度考察这一问题:西方著名建筑大师密斯···罗曾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现代主义设计重要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设计史和当下的设计事务。简约之美成为当下平面设计界追求的潮流之一。而水墨画空间构成的留白处理方法和现代的少即是多理论有相似的功能性,但同时也突破了前者的局限性。留白计白当黑,它以来表达这一传统中国哲学命题。华琳说:画中之白, 即画中之画, 亦即画外之画!无不阐释出水墨画留白空间特有的可应用于设计层面的意蕴。

        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的成功实践与开拓之功--比如,纽约市的会议中心、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日本美秀美术馆、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或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贝氏擅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溶于一炉,尤其是对水墨画技法的在建筑上的引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作,贝聿铭对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青眼有加。水墨点染,墨法与笔法齐飞,不落匠气,生气与元气共淋漓。山石错落间,但以墙为纸,江南烟雨为幕布,米芾山水画立体呈现在眼前。在石块选择上,他选用片状石块,将新石块进行作旧处理,这样在石块之间,高低、前后错落有致,在空间方面体现出绘画的特质。除此之外,在山形上,包括坡岸的处理,都可以嗅到水墨画特有的气息。在建筑内部空间,他还设计引入了水墨画中的飞瀑、溪流。总而言之,可以说他立体的修建了一幅实体山水画而不为过也。然而,贝聿铭很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某些构成元素生硬地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他强调和力图创新表现的是传统意念、传统形式和将水墨画的美与意境引入到建筑中,对建筑进行绘画性处理。除了米家山水,现代画家吴冠中的江南民居抽象水墨画对他的影响同样巨大。最终贝氏建筑达到了和米家山水类似的境界:初看山似山,再看山非山,三看山还是山。神似而非形似或有名无实,方能脱其窠臼而被奉为现代建筑之圭臬。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