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画——走进天人合一的世界

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这一门选修课,我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论是诗词音乐还是绘画艺术,其中沉淀了千百年的魅力,还有独属于古人的浪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因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我觉得每一幅画都积淀着厚重的底蕴,关于每一幅画,都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些陈旧的往昔,仿佛通过这一幅幅的画卷,把过去与现在,把千年前和今天,把作者、千百年来看过画的人、我都神秘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上课以前其实我缺乏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它在中国国画中占据着极重的地位,以看似简单的画面,或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广博而气韵悠长的天地,而现在,通过了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初步地对传统山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即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内在的精神,要有“神韵”,我觉得这是跟西方文化很大的一个差别之处,西方绘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景物画,讲求的是“像”,即是说要画得很“像”,最好是“一模一样”,而在中国传统画中,特别在山水画中,要求“气韵生动”。老师曾在课上告诉我们,古人在画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也会进行外出写生,但是他们所画的山水,却并非跟原景完全一样,而是通过自己的提炼,把一些画面创造性地组合搭配,以突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营造一个浪漫的世界。

隋朝以前,传统山水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画的派别,山水画的萌芽时期是在魏晋五代期间,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山水已经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中,《洛神赋图》中,虽然出现了大面积的山水,但是画面的比例还属于“人物大于山水”,山水也是简单的勾勒,包括其中的树木植物都是简单的形体,布局也很简单,但从当时的年代看来同时也显得很质朴。

而到了隋朝,山水画才真正的成熟起来——老师告诉我们,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最早的山水画,画面古朴,虽然还没有形成后世关于山水的种种笔法,但是在画面比例上,已经是“山水大于人物”,不论是树木还是房屋、人物,都是按照正常的真实比例来描绘,这幅画是山水画历史转变的重要作品。展子虔是隋朝著名的大画家,擅长山水,《游春图》是展子虔存世的唯一作品,不过经过历代专家的考证,此幅画可能是后世摹本,但这也并不影响它的重大价值。《游春图》描写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着重描写的是“江山二月桃杏争艳又略带寒意的早春风光”,据《中国名画赏析》书中所写,画面有山有水,上有祥云,下有树木、房屋、游船、人马等,山水开阔,而人马虽然小,却精细入微,可见画工的高超。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以一种很大气磅礴的感觉,视野开阔,人物又很精致,画面中有的人泛舟水面,有的人纵马赏春,生动而有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实在是令人惊叹。

从隋唐以后,中国山水画逐渐分类为工笔山水、写意山水、设色山水、水墨山水等几大类别,但是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主旨没有改变。传统的山水画又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来表现,其中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先有重色后有淡彩。青绿山水即是画面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金碧山水画面以泥金、石青、石绿为主,有很强的装饰性;浅绛山水是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增加了赭色;而没骨山水即是不勾线,不用墨笔为骨的山水画。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来源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在传统文化中,山代表的是庄严和权威,例如泰山这一类山,历代受到皇帝的封禅,而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因为受到孔子“仁者见山”的思想影响,山又进而佛化和禅化,象征着“真善美”,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虚静淡雅的境界。中国古代的文人因为封建社会残酷现实的逼迫或是仕途的坎坷,都在“入世”的同时都渴望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山水画中突出表现的即是那种“山林意境”:物我合一,主客一体,虚实结合,让人与自然全然地融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的文人,同时具有着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两种矛盾的心理,而山代表的是隐逸、超然,所以文人们能够从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从中得到平静洒脱。在儒家文化中,山所比喻的是“君王”,象征着“仁者”,是庄严峻伟的;在道家文化中,山则是“求仙练道”“静观悟道”的场所,山林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气,是充满了神秘浪漫色彩的;而佛教,以至到禅宗文化中,讲求“天人合一”,于是信徒们开山造寺,以图远离尘世习静修道,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所以,充满了佛教思想的山水画中,总是以描绘“江月、浮云、流水、花草、林竹”等事物来表达内心世界,这也即是禅宗的虚空观,所以在佛教美学中,空明灵动是美的高境界。

因为受到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注重的就是“山的精神”“水的灵气”,从哲学来看,东方是“世俗理性”,西方是“思辨理性”,中国的山水画,即意味着“精神写意”。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从魏晋开始萌芽,到隋朝初步独立成一个中国传统画的重要类别,到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初唐时期的《江帆楼阁图》便是其中名作之一。根据《中国名画赏析》一书所说,《江帆楼阁图》属于金碧山水,装饰性极强,画面非常浓艳华美,山石草木描画得十分丰富,展现了初春时节万木争春的美丽景象,而这整幅画面,并没有描写江山全景,而是选取了一个春意盎然的角落来描绘,以小见大。远处的江面开阔浩大,有两三只小舟泛波其上,近处是茂密的山林,中有几个行人或是赏春,或是行于路上,而山林中还有一间小屋,隐约有人。在画面中,山石树木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单个的个体,而是丰富地连成一个整体,笔法也很丰富,华丽而美观。《江帆楼阁图》据传是唐朝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作品,不过后世也有人认为这是伪作,但不论是真迹或伪作,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绘画水平,标志着山水画真正地独立成熟起来。

在我看来,古代的山水画,很喜欢在山林中隐约间杂着人影一二,人与自然地结合,人在自然中淡然平和地生活着、存在着,这似乎也是寄托了画者内心的理想,这些山水画,是作者理想中的世界,而其中的那些“山林人”,或者就是他们自己吧。我之所以很喜欢山水画,就是喜欢山水画里所包含的那种浓重的浪漫气息,不论是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国特有的柔软毛笔,用或浓或淡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意境悠远的世界,画不仅仅只在画卷内,而是只以这一幅画卷,使看画的人能联想延展到画卷之外的画面中去,那些隐在山林中的人,就像是神秘而淡逸的隐者,像是在默默看着观画的人,又像是观画人自己。

宋代是一个理学高度发展的时代,整个朝代都注重理学,讲求法度、规矩,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刻画精细,注重形貌,画家们精细入微,画法严谨。唐朝的山水画多为金碧山水,注重瑰丽辉煌的气势,而宋朝的山水,则力求刻画,遵循法度,在当朝者的大力推崇下大力发展着这一艺术。不论是《千里江山图》的恢弘壮丽气势磅礴,还是《寒江独钓图》的荒寒寂寥气韵高远,都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们。

到了元代,山水画终于发展到了一个真正属于它的时代。一个鼎盛的、主流的时期从元代开始了。老师在课上告诉我们,从元代开始,山水画从“重意”转变到了“重逸”的境界,元代的山水画,注重以“清真灵幻”的气象表现“逍遥自在、闲淡无尽”的意境。元代的山水,从宋代的“重造化,重理性”,转变为“重心源,重意象”。从这一时期,“气韵生动”成了画家们最终极的追求。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的成就最高。在元代,当权者对汉人的压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意压制,中国的文人雅士在这个时代的遭遇是悲惨落魄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因此,纵情山水成了文人雅士逃避现实、追求心灵慰藉的唯一方法,他们渴望在山水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就像是魏晋时期的文人一样,逃避现实,追寻自然之道。《中国名画赏析》一书中说“元代的山水特有的情蕴是那一代文人心境的映象”,“唐尚瑰丽,宋重刻画,元代则推重水墨,求取活脱。”水墨山水,即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说到元代的山水画,就不能不说到那幅极为著名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的画家黄公望的作品,也是他最为出名、最为出色的一幅作品。这幅《富春山居图》也被誉为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的巨作长卷,而因着它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在清朝时期差点被焚之一炬,虽然侥幸逃脱被毁的命运,但也因此断为两断。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也对于绘画没有深刻的认知,但这幅山水仍让我感到了气势的恢弘以及江南景色的茂密丰繁。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诗意,画面的笔墨或浓或淡,远处有朦朦胧胧的山影,虚实结合,变化多端,不论是描画山石还是描画草木,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他都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近处的树木刻画细微,一个枝叶一个树干都很有质感,而远处的山起伏有致,朦胧幻影,又仿佛在人世之外的仙境,很多人都评说这幅画“苍率潇洒,闲逸平淡”,就是说这幅画虽然变化诡谲多端,有奇思妙想,但其中的心境始终是“静、闲、淡、雅”,画这幅画时,作者是沉静下来,而不是以激荡的心情来完成作品的。

山水画中我最为喜欢的水墨山水,因为它看似寥寥几笔,只用墨色,就描绘出一个动人的天地。墨色有浓有淡,有湿有干,又因着笔法的不同,或者就干脆是留白,造就出浪漫的意境。这个意境是鲜活的,富有变化的,其中深藏着连绵不绝的韵味,又饱含着余韵缭绕的诗意,不论是雄浑的笔法,还是温柔的笔法,不论是奇山峻岭还是连绵秀美的山水,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仿佛要走入那个看似黑白实则多彩的世界,那种疏淡清远的感觉,是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矜持和淡然,其中深藏的,又是浪漫的情怀和对自然对人生对世界无限的热爱和眷恋。山水画,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属于他们心的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使他们的心灵更加丰富,山水更加多情。景中无我,景中有我,最后天人合一,归于一个静谧的无极的世界里。那个世界,是他们画者所向往的,也是我们观者所向往的。

元代的山水画对后世明清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清的山水画是对元代山水的传承以及继续的发扬。 在明清,山水画成了中国传统画的主流派别,众多的画家文人都在其中追寻着先贤的脚步,发扬和光大着我们的文化瑰宝。

通过这一门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山水名作,也了解了很多关于画山水画的笔法,比如画山石的笔法,画草木的笔法,还初步懂得了怎样去观赏一幅山水的布局,初步了解如何去赏析一幅山水作品。在山水画赏析课中,老师还带领我们真正地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创作,自己真正动笔去加入了创作一幅山水画的行列当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画的魅力。通过了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更加地热爱这一门传统艺术,它其中所蕴含的东西非常丰富,那是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积淀所形成的特有的魅力,而我也相信,中国传统画,这一古人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无价的文化瑰宝,将在现代中国人的努力下,传承、发展得更好,将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