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题和答案

2016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部分为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80分。12页,第34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I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答在答题纸上,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I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生理活动可双向进行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B.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活细胞内ATPADP的转化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间的能量流动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的植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OD催化反应的机制是为反应过程提供活化能

B过程中SOD基因可借助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实现转化

C②③过程均需激素诱导,过程需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D.转基因植物仍为二倍体,但与原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3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B.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C.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

4实验过程中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时间越长积累淀粉越多,实验现象也越明显

B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三次观察与第二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该实验现象没有影响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解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没有影响

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5.下图甲为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若表示动物胰脏内的细胞,只能为胰岛素

B中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C中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D图乙中基因1和基因2差异的本质主要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共同控制。已知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的性状

B.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9

C.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316,则雄

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

D.取AaXBY植株的花粉通过离体培养所得植株都为纯合子

2016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44

7.(16分)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 调节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表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 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

3)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在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需经 酶消化而得到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8.(14分)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将 (大于、小于、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增强。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 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 14分)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失去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2)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探究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青蒿叶肉细胞内的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 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

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 ,气孔开放度 (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为使实验数据更可靠,在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基础上,应针对每个氮素水平条件下设置


2016天津市十二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生物试题答案

I卷(每题6分,共36分)

1C 2B 3B 4D 5A 6C   

第Ⅱ卷(共44分)

7(16分,每空2)

1)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神经体液(答全得分) 增多

2)增加脂肪消耗量(答案必须体现出脂肪的变化)

3)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无菌 下降

8.(14分,每空2分)

1d 大于 抵抗力

2)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鼠体内储存的能量)

3)标志重捕 增加

4)调节种间关系

9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疟原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有细胞核)(1分)

制物质进出(1分)

2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从基质到基粒) CO2

提高 不限制

数量增多

重复实验(多组实验)

《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题和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